新冠爆发至今,新的病毒突变株不断出现。2022 年 1 月开始,奥密克戎成为全球主要流行株,近期国外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 XBB 又引发了新一轮的关注。
这个变异株诱发的腹泻有什么症状、如何辨析?被抢疯的蒙托石散需要囤吗?出现哪些症状需要赶快来约诊消化科医生?
针对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北京和睦家医院消化中心刘继喜医生在此专门撰文,为大家一一解答。
(资料图)
一、新冠感染后腹泻的特点和发病原因是什么?
腹泻,俗称“拉肚子”,指的是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 200 g,或含有未消化的食物或伴有脓血、黏液等。
突然出现水样便 1-2 次,自行好转,不能称为腹泻。一般来说,24 小时内排便次数超过 3 次以上的糊状或水样便才能诊断腹泻。
图片来源:bigstock
来自不同的调查数据显示,感染新冠 XBB 变异株后腹泻的患病率约 2%-49.5%,典型临床表现为稀水便,平均大便次数为 3-4 次,症状轻,有自限性,平均病程 3-5 天。
腹泻可以是部分新冠感染者主要或唯一的临床表现,少数患者出现严重的腹泻症状,甚至急性出血性结肠炎。
新冠腹泻的机制可能为:
病毒进入肠道细胞内复制过程中引发炎症反应,释放促炎因子,增加肠道通透性;新冠病毒的病毒孔蛋白可以直接影响离子平衡,引起腹泻。
当新冠病毒进入肠道上皮与之结合后会下调 ACE2 受体的表达,进而损害肠道粘膜屏障,增加局部和系统性免疫反应,影响肠道微生态平衡。
其中,血清素代谢受影响是引起新冠感染患者胃肠道症状特别是腹泻的机制之一。血液中血清素水平升高和粪便中钙卫蛋白浓度升高,均提示病毒感染后会引起针对胃肠道的系统性炎症反应。
当鼻咽部病毒清除后,通过检测肛拭子发现病毒阳性,也提示胃肠道粘膜内有较强的病毒复制和脱落过程。
对于有消化系统基础病的患者,或者肺炎严重需要住院治疗的人群,除了病毒本身打击外,鼻饲、抗生素、抗病毒药、糖皮质激素、营养不良等都会加重和诱发腹泻症状。
二、症状轻微的腹泻需要服药治疗吗?如何预防病毒传播?
腹泻症状轻微的,每天平均大便 3-4 次,不伴有恶心、食欲减退、腹痛和里急后重的,不建议服用药物治疗,以饮食调理为主。
这时饮食宜清淡,粥、面条、土豆、饼干及面包等都可以,可适当增加盐分,尽量减少进食油腻食物、高纤维食物、奶制品以及豆制品等。
美国的饮食协会推荐可食用香蕉、米饭、苹果酱和烤面包 (BRAT)。
图片来源:pixabay
如大便次数较多,量比较大,可以口服电解质水或口服补液盐 III(ORS)。如果临时买不到补液盐的,也可服用电解质水或者自己按照配方配置。
小知识:口服补液盐
口服补液盐(III) 是 WHO 公布的低渗型 ORS 配方,通过调节肠道水、电解质代谢平衡、预防和治疗腹泻引起的轻中度脱水。
规格:每袋 5.125 g;氯化钠 0.65 g,氯化钾 0.375 g,枸橼酸钠 0.725 g 和无水葡萄糖 3.375 g。
用法用量:临用前,将一袋量溶解于 250 ml 温开水中,随时口服或者每次排便后服用,根据患者脱水程度调整剂量直至腹泻停止。
病从口入,注意个人和食品卫生,防止病毒传播,应做到:
勤洗手:烹饪、进食、如厕、扔垃圾、触碰动物和擦鼻涕后洗手,首选使用肥皂水洗手,或使用酒精类洗手液;
餐具消毒:处理生食材后清洗双手、刀和案板。
食用水果、蔬菜前仔细清洗:尽量不要进食生的或没有熟透的肉、鱼和海鲜(螃蟹、虾、贝类),包括沙拉、未烹煮的蔬菜、未经高温灭菌的果汁以及未经高温灭菌的牛奶和乳制品。
三、轻中度腹泻有哪些止泻药物可以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新冠病毒感染目前还缺乏肠道针对性治疗药物,因此,治疗原则的基础是保证营养,避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根据症状采用止泻药物。
蒙脱石散(思密达)
3 克(1 袋),每次将 1 袋倒入温开水 50 毫升溶解后服用,成人 1 次 1 袋,每日 3 次。建议尽量在两餐之间空腹状态下服用蒙脱石散。如蒙脱石散需要与其他药物一同服用,应尽量避免同时服用,注意保持一定的时间间隔。
蒙脱石散为天然蒙脱石微粒粉剂,是一种天然的黏土物质,具有层纹状结构和非均匀性电荷分布,对消化道内的细菌、病毒等有固定、抑制作用,削弱病原体及其毒素致病作用,同时还有收敛止泻的作用。
本品不能杀灭引起腹泻的病原体。由于颗粒比较难排出体外,留在体内可能造成便秘,不建议预防性使用和长期服用。
图片来源:bigstock
盐酸洛哌丁胺(易蒙停)胶囊
2 毫克(1 粒),成人起始量为 2 粒。成人最大的日剂量为每日 8 毫克(4 粒),处方使用每日 16 毫克(8 粒),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服用本药 48 小时后如果症状无改善,应停药。当使用剂量远高于推荐剂量时,可能导致严重的问题,包括严重的心脏事件和死亡。
医生提示
2 岁以下儿童禁用盐酸洛哌丁胺(易蒙停)胶囊,6 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明确诊断为细菌性痢疾、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和伪膜性肠炎者禁用。
四、老年人新冠感染后出现腹泻应当如何调整饮食?
1、少食多餐
从原来的一日三餐,逐渐调整为每日 5-6 次。
提高营养密度,比如,将水换成蔬菜汁、果汁、豆浆或牛奶,在牛奶里加一勺奶粉或蛋白粉增加其蛋白质含量,在蒸蛋羹时加上肉末或虾仁,或在煮粥的时候加些肉碎或菜碎使其营养更充分。
图片来源:bigstock
2、改变食物性状,便于咀嚼和吞
比如,肉类食物可切成肉丝或肉片后烹饪,也可剁成肉糜制成肉丸食用,鱼虾类可做成鱼片、鱼丸、鱼羹等。
如果摄入过少或者过于单一,特别是老年人,感染肺炎后机体消耗大,出现腹泻后会加重营养不良。建议加用肠内营养粉,如安素,推荐 6 勺加 250 ml 水溶解后服用,每天 3-4 次;或者遵照营养师建议配制匀浆奶等。
五、益生菌要不要买?新冠感染后腹泻推荐使用益生菌吗?
健康人体肠道内约有 100 万亿个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与人相互适应,组建了复杂而庞大的肠道微生态系统。新冠病毒引起腹泻的机制之一,就是破坏影响这个系统。
微生态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已超过 20 年,可以说承载了无数人的厚望,但其定位目前仍然是辅助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急性感染性腹泻、放化疗引起的腹泻等。
因此,服用益生菌对于预防和治疗新冠相关的腹泻可起到辅助的作用。
图片来源:bigstock
益生菌按种类可分为芽胞杆菌制剂、乳酸杆菌制剂、酵母类制剂及复合制剂,正确使用益生菌要做到以下:
1、与抗生素合用时需注意
抗菌药物会使本品失效或疗效降低。若必须联用,应加大益生菌剂量或错开服药时间,最好间隔 2~3 小时以上。
布拉氏酵母茵、酪酸菌和芽孢杆菌制剂对抗菌药物不敏感,可与抗菌药物同时使用。
2、不宜与收敛剂等同时使用
如鞣酸、铋剂、活性炭、氢氧化铝及碱性药物,以免其吸附或杀灭活菌。
3、服用方法
宜用低于 40℃ 的温开水送服,以免制剂中有效成分受破坏。
4、储存与保管
活菌数与储存条件有密切关系,即与环境中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一般保存在 2-8℃。
地衣芽孢杆菌、酪酸梭菌、凝结芽孢杆菌、枯草杆菌制剂可常温保存。
由于益生菌是活菌,储存期间易死亡,建议尽量使用出厂时间较近的产品。
5、益生菌种类选择
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可用于人体的益生菌有 21 种,包括三个菌属,其中双歧杆菌属 6 种,乳杆菌属 14 种,链球菌属 1 种,即嗜热链球菌。
由于婴幼儿的生理特点,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可添加于婴幼儿 (1 岁以上幼儿) 食品中的益生菌仅有 7 种,它们是:
嗜酸乳杆菌 (菌株号 NCFM)
动物双歧杆菌 (BB-12)
乳双歧杆菌 (HN019 与 Bi-07)
鼠李糖乳杆菌 (LGG 与 HN001)
发酵乳杆菌 (CECT5716)
短双歧杆菌 (M-16V)
罗伊氏乳杆菌 (DSMl7938)
六、为什么治疗腹泻不推荐使用抗生素?
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如果没有伴随肠道感染证据,不推荐使用抗生素,不规范使用抗生素甚至会加重腹泻。
对于年龄 ≥ 65 岁、禁食状态、营养不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接受长期广谱抗生素治疗、使用免疫抑制剂、侵袭性操作(手术、气管插管、留置尿管等)、应用抗肿瘤药物、长期住院的患者,应警惕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指在使用抗生素后出现的不能用其它原因解释的腹泻,腹泻与抗生素使用的时间和种类密切相关。
尽管引起腹泻的抗生素很多,常见的是克林霉素、头孢类、喹诺酮类(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等)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
图片来源:bigstock
大多发生在抗生素治疗期间或治疗结束后 2 个月内,轻者大便每天 2-3 次,可在停用抗生素后自行缓解;重者有大量水样泻,大便每日可达数 10 次,少数患者可排出脱落的块状伪膜。
一旦考虑该病,及时停用抗生素,并服用微生态制剂包括嗜酸乳酸杆菌、干酪乳酸杆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嗜热链球菌和布拉酵母菌等。
不建议服用易蒙停等止泻药,及时医院就诊,通过粪便化验或者结肠镜检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治疗。
七、如果感染了 XBB 新冠毒株,腹泻伴有哪些症状需到院就诊?
大部分腹泻可以通过饮食调理、口服补液盐、对症服用止泻药等症状好转。
对于症状反复、病程超过 3-5 天的患者,建议门诊就诊。医生将根据病情做相应的病原学检查,并给出治疗意见。
图片来源:bigstock
大家可以对照下面给出的情况,如有出现,请尽快预约消化中心就诊:
24 小时内腹泻>6 次;
大便带血;
体温超过 38.5oC,且 1 日后仍未消退;
剧烈腹痛;
年龄 ≥ 70 岁;
脱水,即身体失水过多,表现为:多次腹泻、大便含水量极高、极度疲倦、口渴、口舌干燥、肌肉痉挛、头晕、意识模糊、尿液呈深黄色,或>5 小时无尿意。
(以上图片为和睦家提供,授权中国网财经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2 东方旅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8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