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黄帝、蚩尤三帝是我们的祖先,是中华民族之根。由于那个时期尚未有成熟的文字记载,老祖宗的历史是通过口述一代又一代向子孙传递的。
炎帝、黄帝、蚩尤三帝是我们的祖先,是中华民族之根。由于那个时期尚未有成熟的文字记载,老祖宗的历史是通过口述一代又一代向子孙传递的。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肯定有被神化、被夸张的成分,虽然这些不能影响我们对祖先的研究和认可,但是在很长的时间内,有些人把炎帝、黄帝、蚩尤的历史认为是神话,是“史前史”,这种认识是肤浅的。最近,河南大学教授李玉洁的专著《炎帝、黄帝、蚩尤与西泰山研究》出版发行,这是第一部系统完整地研究炎黄蚩三帝的学术专著。今天,我们来初步了解一下炎黄蚩三帝与河洛大地的密切关系。
炎黄蚩三帝与洛阳
(相关资料图)
祖先的故事尽管在传说中被人们加上神奇的色彩,把我们的祖先神化,但这些应该说都是有“史影”的,绝不是空穴来风、向壁虚构的。炎帝、黄帝、蚩尤的故事是真实历史的反映。
在我国的古老历史上,三皇、五帝是真有其人的。三皇,即钻燧取火的燧人氏、“一画开天”的伏羲氏、开创农耕的神农氏。三皇之中,神农氏部族脱颖而出,其首领成为炎帝,称为炎帝神农氏。
我国史书对五帝的记载各不相同。《周礼》和《礼记》所记的五帝是太皥(hào)、炎帝、黄帝、少皥、颛顼(zhuān xū)。《史记·五帝本纪》所指的五帝是黄帝、颛顼、帝喾(kù)、尧、舜。五帝时期部落的冲突与融合基本上是围绕炎黄二帝及其后裔展开的。
炎帝部族、黄帝部族都发源于洛阳。《国语·晋语》载:“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炎黄两族是从互通婚姻的少典氏和有蟜氏繁衍出来的。
少典氏,又称有熊氏,活动的中心在洛阳熊耳山。有蟜氏在何处呢?蟜字从虫,乔声。《山海经·中次六经》云:“缟羝(gǎo dī)山之首,曰平逢之山,南望伊洛,东望穀城之山,无草木,无水,多沙石。有神焉,其状如人而二首,名曰骄虫,是为螫(shì)虫,实惟蜂蜜之庐。”有蟜氏是以蟜虫为图腾的部落,他们的活动中心是伊洛河之北的平逢山。
炎帝的世系,《帝王世纪》记载八代,《路史》记载十五代,加上蚩尤,共十六代。蚩尤与炎帝的关系,《路史》解释得很明白:“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兴封禅,号炎帝。”蚩尤是炎帝族的重要分支,也是第十六代炎帝。《路史》记载十六代炎帝世系,即炎帝轨、炎帝柱、炎帝庆甲、炎帝临、炎帝承、炎帝魁、炎帝明、炎帝直、炎帝厘、炎帝居、炎帝节、炎帝克、炎帝戏、炎帝器、炎帝参卢(榆冈或榆罔)、炎帝蚩尤等。
炎帝参卢、炎帝蚩尤时,黄帝族壮大,炎黄两族发生激烈的冲突和战争,黄帝统一天下取代炎帝,成为天子。
炎黄蚩三帝的友好关系
轩辕黄帝之时,神农氏世衰。黄帝则与各部族有很好的往来与交流,并在交往中吸收了很多先进的文化和知识。《管子·短语》云:“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得大常而察于地利,得奢龙而辩于东方,得祝融而辩于南方,得大封而辩于西方,得后土而辩于北方。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蚩尤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大常察乎地利,故使为廪者;奢龙辩乎东方,故使为土师;祝融辩乎南方,故使为司徒;大封辩于西方,故使为司马;后土辩乎北方,故使为李。是故,春者土师也,夏者司徒也,秋者司马也,冬者李也。”
《管子·短语》记载,黄帝部族的天文历法知识、太常礼仪、土地收获之利、土木水利工程、以兵马保卫疆界、典狱诉讼等制度,是从蚩尤、大常、奢龙、祝融、大封、后土等部族那里学习而来的。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是说黄帝得到了中原部族首领蚩尤等即“六相”的支持,而能够很好地治理天下。黄帝部族,受炎帝文化的极大影响,迅速地进入文明时代。
炎黄二帝曾经会盟于西泰山。《韩非子·十过》云:“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皇(凰)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
蚩尤就是一代炎帝,黄帝与蚩尤会盟西泰山,当然可以说是炎帝与黄帝会盟西泰山。炎黄会盟是在非常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炎黄会盟时,演奏圣明帝王才有资格听到的“清角”之音。炎黄会盟的西泰山,又名三涂山,是洛阳九皋山的主峰。
这次会盟,黄帝驾着有六蛟龙的象车,毕方御辖,当是以宾客的身份,来到西泰山。蚩尤当是以东道主的身份出现的,蚩尤身后有风伯扫路、雨师洒道,虎狼、鬼神、腾蛇、凤凰等众酋长和部族首领。风伯、雨师、虎狼、鬼神皆是蚩尤的同盟部族。黄帝与已经号为炎帝的蚩尤会盟,这次会盟也可称为“炎黄会盟”。
《管子》与《韩非子》的记载说明,轩辕黄帝初期,与炎帝蚩尤的关系是很好的。
炎黄蚩三帝之间的战争
炎黄二帝曾经进行了非常激烈的战争,即阪(bǎn)泉之战。《史记·五帝本纪》说:“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蓻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pí)、貔(pí)、貅(xiū)、貙(chū)、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熊、罴、貔、貅、貙、虎,当是以此六种猛兽命名的、臣属于黄帝的部族。炎帝参卢末年,黄帝和炎帝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和斗争。在战争中,炎帝参卢战败,被迫迁徙到南方。
阪泉之战的古战场在哪里?曹魏应玚《灵河赋》云:“资灵川之遐原,于昆仑之神丘,冲积石之重险,披山麓而溢浮,涉津洛之阪泉,播九道于中州。”这里的“灵川”即黄河,“津洛”指洛阳孟津,可见“阪泉”是黄河孟津段的一个湖泊。阪泉之战发生在孟津黄河滩上。
炎帝参卢失败南迁之后,蚩尤称炎帝,带领炎帝族继续与黄帝作战。《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涿鹿之战是黄帝与蚩尤之间具有决定性的战争,是远古时代最为惨烈的战争。在这次战争中,黄帝、蚩尤之间的力量皆是很强的。黄帝阵营以女魃、应龙为主将,还有熊、罴、貔、貅、貙、虎部族;蚩尤阵营以风伯、雨师为主将,还有81个兄弟部族,兼有先进的金属兵器。涿鹿之战以蚩尤失败告终。
涿鹿之战的古战场在哪里?《水经·洛水注》云:“洛水又东,浊水注之,即古黄水也。”浊水在偃师东,“浊”与“涿”二字通用,《史记·五帝本纪·索隐》曰:“(涿鹿)或作浊鹿,古今字异耳。”山西大学教授杨国勇《涿鹿、阪泉地望考》说:“所谓涿鹿,其实就是‘浊鹿’,即两条浊河边的陆地。”此意既明,则涿鹿的真正位置就在偃师浊水两岸,此水又称黄水,估计因黄帝而得名。
黄帝通过这两场关键性的战争打败了炎帝、杀死蚩尤。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国号有熊。
炎帝、黄帝的活动中心是洛阳,这里是黄帝统一天下前的根据地,也是统一天下后的国都。《淮南子·天文训》云:“中央土也,其帝黄帝。”所谓中央之土,就是土中,即洛阳。不少古典文献更明确记载黄帝建都洛阳,如《魏书·东阳王丕传》引北魏孝文帝语:“黄帝都河南。”元代之前的河南,仅指洛阳地区。
炎黄后裔的部族冲突与融合
根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之后的四帝颛顼、帝喾、尧、舜,皆是黄帝的后裔支脉。黄帝之后的四帝不仅仅是黄帝的后裔支脉,而当是炎黄二帝的后裔。
李玉洁说,黄帝是炎帝之后再一次实现统一的古帝王,统治时间较久,其他部族领袖在统一天下后,为了自身统治的合法性,皆自称或认为是黄帝的后裔分支。后代王朝为了大一统的天下,也把天下帝王皆拢在黄帝的血脉支系之中。当然,黄帝之后的四帝由于各自利益的不同,与周边少数民族包括炎帝、蚩尤、三苗氏的后裔也发生战争和冲突。
《山海经·大荒东经》说,颛顼氏在位时期,曾与共工氏、九黎氏、三苗氏等发生过战争。帝喾承国于颛顼,都于亳,即偃师,其治国理念以德为主,贾谊《新书》记载其“德莫于博爱于人,政莫高于博利于人。政莫大于信,治莫大于仁”。
《帝王世纪》卷一记载,帝尧陶唐氏“母曰庆都,出洛渚,遇赤龙感,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这个“赤龙”,当是赤帝、炎帝,说明帝尧是炎帝后裔,出生地在丹陵,今嵩县大章镇。
《史记·五帝本纪》认为帝尧,就是帝喾之子。帝尧当是假托自己是帝喾之子,以表示自己即位为帝的合法性。帝尧时期有许多战争。《淮南子·本经训》云:“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yà yǔ)、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当是一些作乱的民族。如“凿齿”,就是凿掉牙齿的民族。帝尧所任用的“四岳”是共工氏、驩兜氏、三苗氏、鲧等。四岳只是部落酋长身边的谋臣。这些部族基本都是炎帝、蚩尤部族的后裔。
帝舜,据说是通过帝尧的考验,通过禅让而登上帝位的。舜肯定是一个能力非常出众的人,才能够接替帝尧成为新一代的古帝王。帝舜建立的国家又称为有虞国。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jí gǔn)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帝舜杀伐果断,流四凶族,提拔才俊,天下同心推举舜以为天子,百揆时序,四门穆穆。
五帝时期天下还有很多部族,这些部族大多是炎黄二帝的后裔。他们之间虽然有很多的战争,但是亦有更多的融合与交流。如共工氏之子句龙,为黄帝土官,平水土,被尊为后土,死后祀以为社神,得到了后世的祭祀。《国语·鲁语上》云:“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左传·文公十八年》有“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杜预注:“后土,地官;禹作司空,平水土,即主地之官。”《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云:“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后土是共工氏留在后世最令人尊敬的后裔。
三苗氏作为蚩尤死后的中坚力量,曾多次被中原统治部族驱赶流放,但是最后三苗氏也逐渐地与边疆地区戎狄部族融合,最后融于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之中。(郑贞富)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东方旅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8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