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本周公布的报告显示,俄乌危机冲击了全球粮食贸易并削减了收成预期。报告称,如果僵局持续,全球粮食安将全面临新的严峻挑战。俄乌冲突对全球农业及粮食安全带来了很大冲击,对我国粮食供应、市场价格将会带来哪些影响?来看专家的分析。
海关数据显示,作为主粮的小麦和水稻,我国基本上不需要进口。2021年中国自俄罗斯进口大豆、小麦、玉米、大麦数量在中国进口总量中的占比均不足1%。中国自乌克兰进口玉米数量占全年玉米总进口量的29%,大麦占比为26%,在这些进口中,相当一部分是当做饲料用掉了。在食用油方面,俄罗斯和乌克兰是中国葵花籽油的主要进口来源地,但国内食用油消费的重点为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的消费占比还不到10%,因此影响也不大。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院院长 程国强:(强化)以保障肉蛋奶菜油有效供给为重点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建设。其次是要稳定(以)市场为重点的农产品的储备调控和应急保障体系。
专家建议,下一步的重点是下大力气加强粮食增产能力与粮食储备能力建设,从支持粮食生产逐渐朝着全面支持粮食供应链全环节建设转变,强化粮食供应链建设,积极探寻进口来源替代,形成完整的供应链。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产品贸易与政策研究室主任 胡冰川: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的重任实际上是在国内,我们一定要重视国内的农业长期稳定发展,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包括耕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翻身仗、农机装备、设施农业等,立足国内的资源,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我国粮食市场供应充足 稳价保供有基础
落实中央“六保六稳”决策部署,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会同多个部门,共同发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加大供应和监督,稳价保供有基础。
加强市场供应保障。紧盯重要时点,加强粮源组织调度,做好加工、储运、配送、供应等各环节有效衔接,发挥好政府储备吞吐调节作用,确保粮油产品不脱销、不断档;强化市场监测预警。密切跟踪粮食市场动态,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品种的分析研判。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新闻发言人 秦玉云:从国内看,粮食库存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调控物质基础十分扎实。粮食市场调控体系逐步完善,调控针对性和精准性进一步增强。
从当前看,国内粮食市场总体供应充足、运行平稳,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健全:首先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粮食应急预案体系,截至目前全国共有粮食应急加工企业5507家、粮食供应网点45939个。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新闻发言人 秦玉云:总体上看,涵盖加工、供应、配送、储运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除充足的原粮储备外,目前36个大中城市及市场易波动地区成品粮油库存保障能力都在20天以上,各地也正在积极创新粮食应急物流运输方式,加强城市、社区、城际、农村配送的有效衔接,形成由都市区“1小时”、周边城市“3小时”、城市群“5小时”构成的“全国粮食135应急保障圈”。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新闻发言人 秦玉云:根据市场变化,国家及时启动了政策性粮食拍卖,目前已累计成交100亿斤、成交率在99%左右,有效满足了面粉加工企业的用粮需求。3月初,启动了政策性稻谷拍卖,每周安排36亿斤,进一步增加了市场粮源供应。
各地全力组织春耕生产 保障夏粮丰收
在严格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各地全力组织春耕生产,确保不误农时,保障夏粮丰收。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近日中央财政下达200亿元资金,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稳定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耕地建设和保护方面,今年全国将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亿亩,同时要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的地力等级。
地处乌蒙山区的四川省古蔺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大会战眼下正在进行中,今年4月前将完成10万亩集中连片、高产稳产、抗灾性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农业农村局农田水利建设与农机推广股股长 付晓兵:通过坡改梯、格田整理、田间道路、灌溉与排水、秸秆堆肥等措施,提高农业生产能排能灌、旱涝保收,使农田良田粮用。
陕西、湖南、广东、湖北等地,春耕服务队忙碌在一线。在位于湖北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里,研究员朱展望这个春耕季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麦田记录长势、清除杂草、提取DNA。记者现场发现朱展望的衣兜里,总是揣着一把筷子。
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朱展望:我就在田里选种,看哪个比较好,插根筷子。江汉平原小麦赤霉病发生比较严重,把赤霉病抗性作为我们最重要的育种目标,我们就是要通过种质资源的创新来突破生产上的瓶颈。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肖长惜:把国家下达的给湖北的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任务、硬指标,入到田块、入到农户。把我们有关的技术措施,服务措施要到田到户。
Copyright © 2015-2022 东方旅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8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